1960年
7月:俞剑华赴京参加文化部教材会议,会议指定俞剑华编写《中国画论》及《中国美术史》。
于希宁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,受到毛主席接见。
于希宁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托,负责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室内的装饰工作。参加的国画家还有郭味蕖、郭传璋、颜地、陈维信、王小古、弭菊田、关友声、黑伯龙、刘鲁生、张彦青、王企华等。
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部分师生,赴黄河工地体验生活、写生创作,推出“腰斩黄河画展”,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。其中作品《奇创》由王立志、牟桑、刘龙庭、李桂笙、李俊修合作完成,被誉为中国画表现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。
单应桂国画作品《当代英雄》入选北京“五一美展”。
于希宁、周永家出席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,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。
1961年
11月:弭菊田、陈维信、张彦青、刘鲁生、卓启俊、于太昌赴黄山写生,后在济南举办“黄山写生画展”。
“吴天墀画展”在济南举办。
“王济远、张大千、王文俊画展”在美国纽约举办,王济远、王文俊为山东书画家。
1962年
1月:“弭菊田、卓启俊、刘鲁生、张彦青、陈维信、于太昌黄山写生画展”在青岛展出。之后,此画展2月份在徐州展出,3月份在合肥展出。
4月:“吴天墀、黄公渚、杜宗甫、赫保真、关友声、黑伯龙联合国画展”在济南展出。
5月:由文化部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“纪念毛主席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暨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”在中国美术馆举行,展出作品1989件。
7月至9月:为推动“齐鲁画派”的发展,山东省人民政府邀请北京、上海、南京著名画家在青岛聚会。参加此次活动的画家有北京的吴镜汀、王雪涛、崔子范、郭传璋、颜地、郭味蕖、李苦禅、田世光,上海的王个簃、江寒汀、孙要民,南京的俞剑华、钱松喦、亚明、陈大羽、张文俊,山东的于希宁、刘鲁生、弭菊田、王企华、张彦青、陈维信等,堪称雅集盛会。
7月:《山东国画选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,选编了老、中、青美术工作者的人物、花鸟、山水等50幅作品。
9月:于希宁、陈维信、朱复戡应邀在黑龙江举办“三人书画篆刻联展”,并进行讲学交流、旅行写生等活动。
10月:“首届山东国画展览会”在济南展出。
11月:“于希宁国画展览”在济南工人俱乐部展览馆展出。
12月:“张茂材、王天池国画展”在济南举行。
于希宁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。
张彦青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研室主任。
柳子谷调入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国画专业任教,迁居济南。
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成立,校长宋守宏。
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国画学习班,请关友声讲学。关友声正式收徒开办学习班,于太昌、刘宝纯、张登堂、欧阳秉森、吴长东等人拜其为师。
1963年
夏:潍坊籍画家于希宁、郭味蕖、赫保真应邀返乡举办书画展、笔会、讲座等为期一个月的活动。
7月至8月:“俞剑华教授画展”先后在济南、烟台、青岛展出。
11月:《于希宁画集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“王济远、张大千、王文俊画展”在纽约举办第二次联展,纽约广播电台对王文俊的作品《兰花》进行了赞扬性的评价。
弭菊田、卓启俊、刘鲁生、陈维信、张彦青、于太昌赴黄山写生,在合肥、徐州等地举办此次写生画展。
于希宁陪同潘天寿、吴茀之到青岛、济南、烟台、泰安、曲阜等地考察,并组织了讲学、笔会活动。
1964年
4月:“俞剑华教授画展”在潍坊展出。
7月: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改建为山东艺术学校,于希宁任校长,同时担负山师艺术系本科专业的招生、教学任务。
8月:俞剑华、李苦禅、李燕赴烟台,合作巨幅及条幅二十余件;他们受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之邀赴济南为南郊宾馆创作丈二作品《巨松》。
9月:由文化部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“第四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华东地区作品展”在中国美术馆举行,展出作品441件,山东画家乍启典的国画作品《银山朝晖》,乍启典、陈丕玉合作的国画作品《道旭渡口托运忙》,齐辛民的国画作品《看新磨》,李兆彩的国画作品《送粮上门》,陈维信的国画作品《湖上收购站》,陈凤玉、史振峰合作的国画作品《敢叫山区换新装》,单应桂的国画作品《红色汽车站》,施邦华的国画作品《送公粮》,弭菊田、刘鲁生、张彦青、陈维信、朱学达合作的国画作品《曙光初照演兵场》,刘宝纯的国画作品《红透山谷》入选参展。
1965年
“王文俊画展”在香港举办。
1966年
山东艺术学校停止招生。
1968年
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撤消,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随之不存。